我国常见的野兽形态、习性和猎捕方法(四)

2024-07-06

貉与獾

貉是犬科动物,獾是鼬科兽。但它们的生活习性相似,猎捕它们的方法也基本相同,故在一起叙述。

1.分布:貉与獾分布的比较广泛,北起黑龙江省,南到云、贵等地,都有它们的踪迹。其中,貉以长江流域最多,但东北毛皮质量最好。

2.形态和生活习性:

(1)貉的形态和生活习性:貉又叫狸子。外形象獾,大小与狐相仿,但身粗、体肥、尾短、毛长,体重10公斤左右,也有13公斤以上的。背毛棕灰色,脊部中央毛色较深,延至尾背,成褐色条带。嘴短且尖,两颊有白色的横生长毛,眼眶附近有黑褐色条斑延伸到颈部,颊呈黑褐色,腹毛淡。四肢短,跑得慢,易被猎犬追上。

河、湖附近的山麓斜坡生有稠密灌木林或混交林的地方,以及草地、苇丛、小树林等地,又有蛙、鱼等丰富的食物,这种环境是它们的生活场所。

貉常利用獾遗弃的旧穴居住,有时与獾同穴栖息,有时也自己挖洞,貉洞常在崖壁缝隙和树根下。昼伏夜出,

白天有时伏于穴中,有时匿伏在干燥、向阳的沟壑斜坡上。雌雄经常同栖,有时数只或十余只同穴过冬。

江南各省貉不蛰伏,生活在北方各省的貉,冬季非持续性蛰伏,在风和日丽的冬天也出穴活动.冬雪季节,曾见貉在冀东山区雪地上留下的足踪。

春季繁殖,三月交配,孕期两个月,每年五月产仔,每胎6-10只不等。

貉的食性很杂,但以鼠、蛙、果实为主,尤喜食蚯蚓、泥鳅、小鱼,也吃昆虫、谷物,花生、玉米、豆,薯、蔬菜等,新翻耕的农田里蚯蚓多,是貉喜欢去的觅食地。夜间觅食远行一、二里,能攀树摘果,胆大、贪食,警惕性不高,常被猎捕。

(2)獾的形态和生活习性:獾肥胖、粗壮,四肢短而有力,善挖土掘洞。体重多在l0-12公斤左右,也有重达15公斤以上的。躯体毛色灰褐,腹部和四肢黑色。头部中央有条白斑延伸脑后;由嘴角开始,头的两侧又各有一条白斑延伸耳后;中央白斑与两侧白条斑之间,由黑褐色的条纹分开,这是獾与貉的明显区别。

獾分狗獾和猪獾两种:狗獾胸毛黑褐色,尾短,白色部分少。猪獾尾较长,尾毛大部分白色,很少有杂毛。

猪獾又叫沙獾,生活在平原、山林,以及三千米左右的高寒山地,善挖洞,穴居,穴有岩穴和土穴之分。狗獾生活在山地,森林、丘岭、荒谷,也是挖洞的能手,喜群居,大兽爱和小兽一起生活,因此一处獾穴里常有狗獾数只。

无论狗獾还是猪獾,它们的洞多在山麓,荒野等十分幽静的地方,如林中草地。幽谷斜坡,都距水源不远。土穴较深,可达10米以上;岩穴较浅。有洞口数个,内有完整的隧道,还有小穴、粮仓、卧室和死胡同,清洁整齐。一旦选穴定居,它们从不轻易搬家。

獾每年春天挖洞清穴,分工合作,专门负责载土外运的獾,仰躺地上,别的獾把土装在它的腹部,仰行出洞排土,背毛严重磨损,洞外新土上留下明显的拖拽沟。从八月雨季末期开始到蛰伏前,又开始秋季清穴。蛰伏前,还要收集落叶,茅草、苔藓等往洞中铺垫,又要储食过冬,天刚黑就开始忙碌。

展开全文

獾在北方各省11月开始入洞,次年3月蛰伏结束。蛰伏时,穴中储草根、蘑菇;生活在农田附近的,盗食花生、白薯储存。每年春天三、四月产仔,一胎四、五只不等。

獾虽是洞穴兽,但并不是全年的白天都在洞里。它白天在洞里的时期是:晚秋开始到次年的5月份。盛暑期,常把幼仔带到洞外的灌木林或茂密的庄稼地里乘凉。洞穴猎兽,猎人必须知此规律。

獾的视觉弱,嗅觉灵。昼伏夜出,黄昏出穴,整夜活动,第二天黎明才返回洞穴。兽穴伏猎,必须在獾黎明返穴前埋伏好。

獾很爱沽净,獾穴附近没有吃剩的碎骨,兽毛、鸟羽和狐骚味,这是獾穴与狐穴的主要区别。

獾虽是肉食性动物,但食性很杂。食物以昆虫为主,如蜗牛、蚯蚓等,也吃小鸟、鸟蛋、鼠类、青蛙、泥鳅,以及植物的根茎、果实(如花生)等。

3.经济价值:貉和獾分布于全国各地,貉是大宗的毛皮兽之一,长江流域最多,东北毛皮质量最好。冬毛在初雪前长成,以毛长绒厚的为上品,是制皮衣、皮帽的珍贵原料。

獾油药用,治烫伤和烧伤,对皮肤有滋润保扩作用。肉可食用。毛皮以皮板完整、毛长2寸以上的为上等.虽可制裘.但较貉皮便宜。

4.措捕方法:

(1)猎犬追捕法:秋季和初冬,貉尚未蛰伏,猎人带领猎犬在貉的栖地搜索,利用猎犬发现貉踪,顺踪追捕。貉肢短体肥,跑得不快,常常跑不太远就在草堆、树洞、流水冲沟等处匿伏,易被猎犬找到。貉为了自卫,与犬拼搏.猎犬吠叫,猎人间声赶到猎捕。这是我国长江流域非雪期猎貉的经验。

(2)雪地潜踪猎法:初雪季节,在貉尚未蛰伏的时候,雪地巡猎。貉踪比狐踪小且圆,梅花形,象小狗的脚印。猎人发现貉踪,要循踪追找,快速前进,潜近到20米左右,用直径4.5-5毫米的霰弹射击,一击即毙。

(3)纲绳绞貉法:选一粗长的大绳,一头破开,当确知洞中有貉时,将大绳顺进洞里,用力拧绞,绳子拧不动了,说明绳头麻纰已经与貉的长毛拧在一起,用力拖拽,貉即被拖出。这是东北民间猎貉的方法。

一般情况一穴有貉一对。但在下雪特别多的年份,有时一穴住貉十余只,要猎捕干净。

(4)烟熏法:在它们严重危害农田时可用此法。请参照烟熏旱獭法进行,但要注意以下各点;①生烟燃料可用鲜松枝、鲜树叶混合干草燃烧。②点火后,洞外猎人要绝对肃静,野兽则会熏死在洞口里面不远处,易掏取。③岩洞易熏,土穴曲折,常失败。

(5)猎犬猎叉配合猎獾法:此法宜在獾的栖地进行。蛰伏前,獾的冬毛长成。在獾猎食忙碌的秋季,日落黄昏,天刚黑就出穴活动,但尚未远离,这时纵犬追捕,在猎犬与獾搏斗时,猎人闻声赶到,用猎叉将獾猎取。此法简易,收效良好.曾见山东猎人采用此法猎獾的动人场面。

(6)毒饵猎法:使用装好的毒丸,把蚯蚓捣烂涂在外面作成毒诱饵,猎貉效果很好。把油炸豆腐干剪开,把毒丸放在里面,也是猎獾的好办法。毒饵投于兽径上,请参照猎狼、狐毒饵使用法进行。

(7)踩夹猎法:踩夹效果好,简便易行,可支在兽穴附近和兽径上。獾的嗅觉极灵,踩夹必须严格消除异味,可参照“猎狼普通设夹法”进行。如设诱饵,效果更好,可根据它们的食性选定。

(8)洞穴套索猎法:当确知穴中有兽,可在洞口设套,按“套索猎旱獭”的方法进行。貉和獾力大、牙锐,必须使用多股细钢丝绳才行。

(9)伺守埋伏猎法:此法可在兽的主径上或洞穴附近埋伏,以秋季为宜。此时兽未蛰伏,毛丰脂肥。猎人必须逆风埋伏,绝对肃静,如能隐身高处,月夜伏击,效果更好。但秋夜风冷,要做好夜间御寒准备。

来源:中华猎犬论坛

作者:与猎同行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