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的传统节日都有什么
2024-07-06苗年:苗语称“能酿”,是苗族人民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各地过苗年的日期不甚统一,在融水苗族中以农历十一月三十日为除夕,次日起为过年,过这一苗年的人口最多,地域最广。新禾节:“吃新”是居住在清水江和都柳江中上游的苗族节日之一。没有统一的规定日期。按照习惯,在收获的季节里,找一块稻谷
一、苗族的传统节日:1、四月八节 “四月八”是苗族一个隆重的传统节日,流行地区较广,但各地的意义不同。贵阳等地,是为了纪念战死的先辈英雄亚努。每逢农历四月初八日,贵阳附近几县的苗族,都穿上盛装来到贵阳市喷水池附近,吹笙奏笛,对歌谈心,纪念传说中的英雄。2、跳花节 “跳花节”是苗族
1. 赶苗场 赶苗场是苗族的传统节日,一年分为春秋两季举行,分别在农历二月十三和七月初三。这个节日源于苗族历史上的抗争,后来演变为一种集市的形态,人们在节日中交流商品和文化,庆祝活动包括芦笙比赛和各种民俗表演。2. 赠带节 赠带节相当于汉族的七夕节,在农历二月初五庆祝。青年男女会在这一天相
1、苗年节:苗年节盛行于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和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的苗族聚居区。过苗年的日期,各地不尽相同,但都是在收谷子进仓以后,即分别为农历的九、十或十一月的辰(龙)日或卯(兔)日或丑(牛)日举行。2、春节:这是以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的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共同欢度的传统节日。在黔东南
1. 苗年:苗族人的新年,通常在农历十月初一或十月十五日。苗族人会身着节日盛装,举行祭祀和庆祝活动,迎接新年的到来。2. 龙船节:这是苗族的传统节日,一般在农历五月初五或十五日庆祝。节日期间,苗族群众划龙船、进行竞赛和祭祀,期望来年风调雨顺、生活安康。3. 芦笙节:苗族的传统节日,通常在农
苗族拥有多个重大且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主要包括:1. 苗年- 时间:农历九、十或十一月的辰日或卯日或丑日,各地日期不尽相同。- 活动:打扫房屋、准备年货、杀猪或买猪肉、全家吃年饭守岁、祭祖、拜年、吹笙跳舞、斗牛、游方等。苗年活动历时约9天,是苗族民间最隆重的节日。2. 春节- 时间:农历正月
苗族的传统节日都有什么 1. 查白歌节是贵州布依族的重要节日。每年农历六月二十一日,布依族青年男女会从各地聚集在兴义县的查白场,庆祝这个盛大的歌会。歌节上的浪哨(唱歌)是布依族青年男女的社交和恋爱方式。在浪哨活动中,他们互相抛掷糠包,这些包裹上装饰着多条绣花穗须,抛掷时宛如彩蝶翩翩起舞,景色十分迷人。2.
火把节是彝族人民的重要传统节日,通常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举行。人们会点燃火把,举行篝火晚会,唱歌跳舞,祈求丰收和幸福。5. 水族水书 水书是水族人民的一种古老文字,用于记录历史、神话和宗教仪式等。它不仅是水族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6. 傩戏 傩戏是贵州地区的一种古老戏曲
贵州的十大风俗包括苗族姊妹节、祭牛节、六月六、苗年、吃新节、火把节、侗族大歌节、泥人节、彝族年和布依族三月三等。苗族姊妹节:每年农历三月十五至十七日,苗族青年女子会邀约情人游方、对歌、吃姊妹饭、跳芦笙木鼓舞等,被誉为“藏在花蕊里的节日”。祭牛节:农历四月八,是苗族纪念英雄的节日,
39. 长角苗跳花坡习俗,苗族传统节日活动之一。40. 神秘的二月二,贵州苗族的传统节日。41. 苗寨祭贺察弊桥节,苗族祭祀活动的一种。42. 苗族杀鱼节,一项有趣的水上传统活动。43. 水族的禅族传统节日--“借额”节,水族的重要节日。44. 少数民族节日,展现了多彩的民族文化。45. 苗族的“姊妹
贵州有哪些风俗、传统节日 苗族的传统节日有:苗年节、吃新节、四月八、龙舟节等。1. 苗年节:这是苗族最为隆重和盛大的传统节日,相当于汉族的春节。节日期间,苗族人民会举行盛大的庆典活动,如祭祖、击鼓、跳芦笙舞等,以庆祝丰收和祈求新的一年吉祥如意。2. 吃新节:吃新节是苗族纪念丰收的一种节日。在这个节日里,苗族
一、赶苗场 赶苗场是苗族的传统节日,每年举行两次,分别在农历二月十三和七月初三。这个节日历史悠久,是苗族人民重要的社交和文化活动。二、赠带节 赠带节相当于汉族的七夕节乞巧节,在农历二月初五庆祝。在这个节日里,苗族青年男女会聚集在一起,如果在会上遇到心仪的对象,可以将腰带作为定情之物赠予
苗族的传统节日有:一月:玩年节,天岁节、走亲访友、男女对歌、玩龙灯等。二月:牛王节,男女社交樱桃会、佛生日。三月:小端午节和大端午节,纪念屈原。四月:降龙节、吃新节。五月:小年节。六月:鸭节、赶秋节。七月:酒节。八月:祭祀节,椎牛、吃猪、跳香等活动。九月:狩猎节。十月:吃猪
苗族的传统节日有:节日、龙船节、芦笙节、赛牛节、大地节、火把节等。1、节日:苗族的传统新年,通常在农历十月初一或十月十五,也被称为“苗年”。在这一天,苗族人会穿上传统服饰,进行祭祀和宴会,庆祝新年的到来。2、龙船节:苗族的传统节日,通常在农历五月初五或十五,也被称为“龙船节”。在
1. 苗族芦笙斗马节:这是苗族的传统节日,以芦笙音乐和斗马比赛为主要活动,充满民族特色。2. 瑶族盘王节:瑶族人民用以纪念盘王的传统节日,期间有丰富的歌舞表演和祭祀活动。3. 苗族春社节:春社节是苗族的传统节日之一,期间苗族人民会进行祭祀、舞蹈和歌唱等活动。4. 壮族三月三歌节:这是壮族人民最
一、苗年节 苗年节是苗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之一,相当于汉族的春节。一般在秋后丰收时节举行,具体日期因地区而异。节日期间,苗族人民会穿上盛装,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如唱歌、跳舞、赛马、耍刀等,以祈求新的一年丰收和平安。二、吃新节 吃新节是苗族纪念丰收和祈愿来年丰收的节日。这个节日通常在农作
苗族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瑶族:瑶族的民族节日较多,主要有盘王(即盘瓠王,畲、瑶族传说中的始祖,传说是一只名叫“盘瓠”的龙犬)节、达努节等。达努节是为纪念创世女神密洛陀而过的节日,日期为农历五月二九日。此外还有“耍歌堂”节,又叫“耍望”节、晒衣节、干巴节、月半节、祝著节等。苗族:苗族的传统节日有苗年、
1. 瑶族:瑶族的主要节日有“三月三”、“五月五”、“八月十六”、“冬至节”等传统节日。其中,“三月三”是瑶族最重要的节日之一,人们会展开盛大的庆祝活动,例如跳广场舞、打石锁、赛龙舟等。2. 苗族:苗族的主要节日是“龙船节”、“芦笙节”等传统节日。其中,“龙船节”在苗族地区非常盛行,
1. 瑶族的传统节日包括盘王节和达努节。达努节是为了纪念创世女神密洛陀而设立的,日期在农历五月二十九宏返日。此外,还有“耍歌堂”节,也称为“耍望”节、晒衣节、干巴节、月半节和祝著节等。2. 苗族的主要节日有苗年、四月八、龙舟节、吃新节、赶秋节、花山节、晾桥节等。其中,苗年是苗族
瑶族的三个主要节日分别是“三月三”、“五月五”和“八月十六”。其中,“三月三”是瑶族最重要的节日之一,人们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如跳广场舞、打石锁、赛龙舟等。苗族的传统节日有“龙船节”和“芦笙节”。特别是“龙船节”,苗族人民会划龙船、唱歌、跳舞、放烟火,节日气氛热烈,深受民众喜爱。
“跳花节”是苗族地区一个民族情趣浓厚的传统节日,主要是苗族男女青年交友求偶和群众性社交娱乐的节日。“跳花”又名“跳月”、“踩花山”、“扎山”等,各地无统一日期,但大多是农历正月或春天。二、瑶族的传统节日—盘王节:盘王节又称“做盘王”、“还盘王愿”、“跳盘王”,是盘瑶纪念始祖“盘王
一、苗族的传统节日 1、四月八节:苗族隆重的传统节日“四月八”,在贵阳等地,此节日是为了纪念战死的先辈英雄亚努。农历四月初八日,贵阳附近几县的苗族会穿上盛装聚集在贵阳市喷水池附近,吹笙奏笛,对歌谈心,以此纪念传说中的英雄。2、跳花节:跳花节是苗族地区一个民族情趣浓厚的传统节日,主要
苗族、瑶族的传统节日是什么? 跳花节是苗族的传统节日,它在贵州、云南和四川的苗族社区中有着悠久的庆祝历史。这个节日可能在不同的时间举行,如正月的“新年跳花”、二三月的“桃花李花跳”、五月的“端午跳花”以及六七月的“稻米跳花”。跳花节的活动内容丰富,包括跳日跳月、祭拜天地、跳鼓跳笙、祭祖尊师、以及跳花和展示
苗族跳花节,一个充满色彩与浪漫的传统节日,分布在贵州、云南、四川的苗族社区中,每年在不同的季节里举行。在正月的“跳新年花”中,人们欢庆新年的到来;二三月间的“跳桃李花”象征着春天的生机;五月的“跳端午花”紧随端午节的步伐;而六七月的“跳稻米花”则与丰收的季节相连。这个节日不仅是
百里杜鹃苗族的跳花节是他们最重要的传统活动之一,具有深厚的文化意义和社会功能。1. 活动时间与形式: 跳花节每年在夏季的某个特定日子举行。 村民们会穿上彩色的服装,手持鲜花,聚在一起跳舞、跳曲,进行小游戏等活动。2. 文化意义: 跳花节象征着村民们的自由和欢乐。 它是百里杜鹃苗族传统文化
苗族的传统节日有苗年、四月八、龙舟节、吃新节、赶秋节、花山节、晾桥节等。其中以过苗年最为隆重。苗年相当于汉族的春节,一般在秋后举行。跳花,又叫跳花场、跳场、跳厂、跳芦笙等,是贵阳周边苗族同胞的传统节日。贵阳近郊各地苗族跳花的时间不一,大多在正月至二月之间菜花初绽、春播开始之际举
跳花节是苗族的传统节日。以下是关于跳花节的详细解答:节日时间与地区:跳花节主要在贵州、云南、四川等地的苗族聚居区举行。节日时间因地区而异,有的在正月“跳新年花”,有的在二三月间“跳桃李花”,还有的在五月“跳端午花”,或在六七月间“跳稻米花”。节日内容:跳花节内容丰富多样,包括
1. 苗族的传统节日繁多,其中包括苗年、四月八、龙舟节、吃新节、赶秋节、花山节、晾桥节等。2. 苗年是苗族人的春节,通常在秋季结束后举行,是最为隆重的节日。3. 跳花节,也称跳花场、跳场等,是贵阳周边苗族同胞的传统节日。各地举行时间不同,大多在正月至二月间,正值菜花绽放、春播之际。4
贵州苗族有哪些传统节日?跳花节的来历?谢谢! 山歌节、歌堂节、晒衣节、干巴节、盘王节、牛节、达努节、成人礼、讨寮皈节、讨念拜。
1、达努节
又名二九节、祖娘节、祝著节、瑶年,是马山、都安、巴马、平果、隆安、大化等地自称“布努”的瑶族传统节日。达努,瑶语意为老慈母。传说农历五月二十九日是瑶族始母密洛陀的生日,后人出于崇拜,定该日为祝寿日。
2、歌堂节
按传统习惯,每三至五年举行一次。一般在农历十月十六日举行历时三天、九天不等。当节日到来之前,各家各户都得事先通知远近的亲友前来观光。节日之夜,男女青年围着篝火,对唱情歌,以歌传情,歌长情深,通宵达旦才罢休。节日期间,人们穿着新衣裳,戴上新头巾,插上锦鸡毛。
3、晒衣节
农历六月初六,是民间流传已久的传统节日晒衣节,最早可追溯到汉朝,并一直延续至今。六月初六正处于小暑过后,天气炎热,相传这天阳光最具消毒作用,所晒物品不会起霉,不会遭虫蛀。
3、干巴节
“干巴”节,是瑶族人民的传统佳节,每节农历三月初三举行,流行于云南河口瑶族自治县。要说三月三的来历,可推到伏羲氏。
伏羲和其妹女娲抟土造人,繁衍后代,豫东一带尊称伏羲为“人祖爷”,在淮阳(伏羲建都地)建起太昊陵古庙,由农历二月二到三月三为太昊陵庙会,善男信女,南船北马,都云集陵区,朝拜人祖。
4、盘王节
瑶族盘王节源自农历十月十六日的盘王节歌会,每逢这天,瑶民便汇聚一起,载歌载舞,纪念盘王,并逐渐发展为盘王节,现代的盘王节已逐步发展为庆祝丰收的联谊会,青年男女则借此机会以歌道情,寻觅佳偶。
5、牛节
据说,农历十月初一是牛的生日,为酬谢牛对人类的贡献,这天要对牛停止使役,让它休息,喂食最好的饲料。还要用上好的糯米做两个糍粑,分挂在牛角上,牵牛到水边,让牛照见自己的影子,使它高兴,然后取下糍粑喂牛。
瑶族:瑶族的民族节日较多,主要有盘王(即盘瓠王,畲、瑶族传说中的始祖,传说是一只名叫“盘瓠”的龙犬)节、达努节等。达努节是为纪念创世女神密洛陀而过的节日,日期为农历五月二九日。此外还有“耍歌堂”节,又叫“耍望”节、晒衣节、干巴节、月半节、祝著节等。
苗族:苗族的传统节日有苗年、四月八、龙舟节、吃新节、赶秋节、花山节、晾桥节等。其中以过苗年最为隆重。苗年相当于汉族的春节,一般在秋后举行。
傣族:傣族的重大节日有泼水节、关门节和开门节,均与佛教有关。
白族:白族人民主要节庆活动有大过年、三月街、绕三灵、火把节、耍海会 、拜日望等。同汉族相同,也过清明、端午、中秋等。其中三月街、火把节饶有特色。
彝族:彝族年,是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彝族人民的年节。根据彝族的历法,一年10个月,每月36天。年节无固定日期,一般在金秋10月上旬择一吉日举行,此外还有跳公节、插花节及二月八年节等。
藏族:藏族的节庆活动很多,几乎每月都有一个节日,而且民间节日和宗教节日互相穿插。传统节日中以藏历新年、沐浴节、雪顿节和望果节最有规模、最具特色。此外还有达玛节、赏花节、上九节、郎扎热甲节、俄喜节、罗让扎花、沐浴节、驱鬼节、响浪节、酥油花灯节、望果节、转山会等等。
扩展资料
彝族
开年节
那坡县彝族传统节日。彝语称“嘈堂创”,意为节日的开头。每年正月初八、初九举行。活动内容为:聚众祭祖;占定当年重大节日歌舞和族祭头面人物;为当年各种节日活动集资筹粮。
护林节
彝族传统节日。亦称忌欢节。流传于隆林、那坡县部分彝族区。分别于农历三月初三和五月十六日举行。古代彝族靠山吃山,形成花卉树木有灵的观念,每年春夏草木和农作物萌发时,择日敬祭草木和作物幽魂,以示保护它们茁壮生长。
那坡县彝族还于节日期间组织象征性的“打猎”活动,数名小伙子分别扮猎人、猎犬和猎兽,在林中嬉戏狩猎。从节日当天起,将铜鼓、葫芦笙和彝胡等乐器封存起来,宣告一年一度的禁忌期开始,直至十月初十才开禁。
苗族
苗年
黔东南方言区苗族传统节庆活动。苗语称努伦。始于都柳江流域,由北而南经融水的大年、拱洞、杆洞、洞头、红水、白云到安太、安陲、香粉、四荣而止,以农历九月卯日到十二月半,历时3个多月。
年前,大家清扫房屋,修整村道,杀猪、做糍粑,做好迎宾的准备。除夕夜老少守年,四更后姑娘们抢新水、挑金银,小伙子们上山赶牛羊入栏,预祝来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初一安龙神,赶鬼邪。初二给已出嫁的女儿送年饭。初三以后上芦笙坡,以村为单位“打芦笙同年”,全村老少一起到他村作客3天。
节庆期间,大苗山共有十三坡、十六坡、十七坡三大坡节,村级、乡级坡节无数,坡节除吹笙踩堂,进行芦笙比赛外,还举行斗马、斗鸟、斗牛及对歌、摔跤、鸟枪射击等活动。男女青年自由往来,以歌会友,以笛传情,寻找自己理想的伴侣。直到大年二十方告结束。
社节
苗族祭祀土地神和祖先的传统节日。分春社和秋社,在立春、立秋后的第五个戌日举行。春社接神,秋社送神,有固定的社庙和社坪。社节供祭用的猪,在前一年抽签决定。需敬土地神的人,社节前30~40天内不得参与红白喜事,女人和家有孕妇的男人禁止参加。
祭社之前,各家交一斤糯米用以酿酒和蒸饭。是日晨,由师公挨家挨户求福,早饭后,大家齐聚社坪、社庙,杀猪蒸饭,烧香化纸,祭拜社神,祈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祭毕,与土地神共餐同乐。社日忌晾衣、下地劳作、上山烧火、挑柴进寨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少数民族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