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铁为什么不走平地,而是建在高架上?三大因素是关键

2024-07-06

中国高铁发展迅速,仅用几年时间便让世界为之赞叹。当你乘坐高铁时,或许会发现多数高铁线路是架设在高架桥上的,这是为什么呢?

高铁之所以大多建在高架上,主要有三个原因。首先,为确保列车运行安全,高铁速度通常在每小时200公里以上。为了支撑如此高速,轨道必须保持平直,这意味着线路要尽量采用直线,减少过多的弯道和起伏。

在这里需要引入“最小曲线半径”这一概念,它是铁路建设中的一个重要技术标准。列车高速驶过弯道时,离心力会对轨道产生横向压力,因此在铁路建设中,针对不同速度的铁路,规定了安全通过的最小曲线半径。不注意这一点可能会导致列车脱轨,甚至发生更严重的事故。

高架建设能有效简化路线,避开地形限制,保障运行安全。此外,建设铁路还需考虑地貌、地质和周边环境等因素。地面铁路可能因地质等原因出现沉降,并受到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影响。为确保平稳安全,高铁对线路沉降要求极高,而高架桥则通过深桩基设计,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

其次,高架的使用有助于保护土地资源。中国高铁总长度几乎可以绕地球赤道一圈。如果所有线路都在地面上,占地量将非常庞大,不仅浪费土地资源,还可能破坏生态环境。城市中的高铁大多采用高架桥,既节省土地,又保护耕地和生态。

不过,因地制宜的设计是必不可少的,例如兰新高铁(连接兰州和乌鲁木齐),由于沿线地质条件良好,多在地面修建。此外,高山区的风沙问题使得部分路段修建了地上隧道,以防止风沙影响列车运行。

责任编辑:吴玉蓉 K1365